静态代理:就是自己实现代理类,有这个代理类源码,主要思路就是代理类里面有个被代理类的成员变量,并且需要跟它实现同一个接口,这样才能知道需要代理哪些方法,然后在对应的方法下进行编写。客户端在使用的时候是接触到代理类,调用代理类的方法。
然而,代理的应用一般是第三方应用编写代理类,由开发人员实现被代理类,如果是使用静态代理,这显然是不能实现的,所以真正广泛应用的是动态代理。

动态代理:前面说了需要实现同一个接口才能知道有哪些方法,但其实我们可以直接传方法进来啊,然后调用的时候直接调用这个方法对象即可,即运用反射的技术实现代理,这种代理就叫动态代理,是动态生成的,不需要事先写好代理类的源代码。
动态代理有两种实现,JDK Proxy(java自带的)和CGLIB(需要引入第三方jar包)
JDK Proxy:
可以运用反射知识调用方法,一个代理类就可以实现无数种被代理的类,比如打印方法运行时间,第三方写好这个代理类,然后开发人员标记需要被代理的对象比如加注解,然后第三方jar返回这个代理类对象给我们,这样就能实现动态代理无数种对象了。
CGLIB:
两种最明显的不同:JDK Proxy 「仅能够代理实现了接口的类」,而CGLIB 不需要
CGLIB 采用动态创建被代理类的子类实现方法拦截,子类内部重写被拦截的方法,所以 CGLIB 不能代理被 final 关键字修饰的类和方法